2025年股票投资方向是什么-军工第一龙头股票是哪个-【东方资本】,股票开户可以用手机直接开吗 ,量化炒股能赚钱吗,最近很火的股票图片


深度 | 互聯網醫療仍面臨四大困境,打通數據閉環或是破局關

 

 2017-05-10 布拉德皮蛋 貝殼社
 
 
1.jpg
 
 

文/布拉德皮蛋

 

編者按: 貝殼社此前曾分別發布互聯網醫療的長征和拐點:為何遲遲無法敲開盈利大門?》和《十字路口的互聯網醫療,深耕腫瘤十二年的醫諾認為數據才是良方兩篇文章,深入分析了當前互聯網醫療的盈利困局和醫諾在腫瘤領域的重度垂直嘗試。


    5月4日,深圳醫諾智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創始人李強在“第四屆CCHF移動醫療健康中國會”上發表了題為《以醫療數據為紐帶,為腫瘤產業提供縱深服務》的演講,進一步全面、詳細的闡述了醫諾的產品路線與發展規劃。以下為演講正文:

 

大家下午好!我是深圳醫諾公司創始人李強。我分享的主題是“以醫療數據為紐帶,為腫瘤產業提供縱深服務”。

 

醫療數據形成閉環才會有巨大的效益

 

在醫療領域,我們一直都在強調醫療是循證科學。也就是說,它必須依賴于醫療數據。但事實上,醫療數據采集比較困難,很多醫療數據本身其實并不完整。而作為循證醫學,只有把數據收集完整才能產生巨大效益。

 

醫療數據可以泛指大健康數據,也可以只限于專業的臨床數據,其中較難以獲取的是臨床數據。那么,要完成這些數據的獲取,并發揮它們最大的價值,實際上還需要實現不同層面數據的整合。

2.jpg

我認為整個醫療數據可以按其專業性以及獲取的難度分成四個層面。首先是在互聯網上就可以搜到的各種醫療信息。包括各種醫學文獻、論文等,這種是互聯網層面的醫療數據,它只能提供簡單的醫學研究參考作用,沒有涉及到醫療的本質。

 

第二個層面的醫療數據則是基于醫院的信息數據,比如醫院的門診數據,醫院基本的醫療信息公布,醫療的專家等等,這是醫院層面的醫療數據,包括一些簡單的檢驗檢查數據。

 

再往下沉就涉及到臨床數據,這個層級的醫療數據非常專業,涉及到很多病種,或者是很多科室,它的臨床路徑、規范、標準、體系、流程等等。這就需要對醫療產業和縱深的科室、病種有多年的專業化沉淀。

 

最深層的醫療數據是什么?我認為一定是來自于設備層。大家都有就醫的經驗,我們去醫院看病,醫生見到你之后不能馬上給你開處方,肯定是先了解你的情況之后給你開一個檢查檢驗單子,檢查完了數據反饋到醫生,醫生再給你開處方,你才能往下走。等過一段時間,醫生給你做進一步治療方案的時候,還是要看你的檢查數據。也就是說,在整個醫療數據里面最深層次的一定是來自于設備層面的數據,而在設備層面的數據里面最深層次一定來自于治療數據,尤其是腫瘤放療,治療設備上的數據是最基礎最深層的數據,也是價值最高的醫療數據。

3.jpg

      醫諾在腫瘤這個垂直細分領域做了十幾年,這個領域對醫療數據整合的需求更加強烈。究其原因,首先是因為腫瘤治療比較復雜,數據都是分散存儲,有整合存儲的需求。第二,腫瘤治療往往需要各種不同的治療方案,針對不同治療方案的優化選擇和分析,需要數據的整合。同時,腫瘤準確診斷以及合理治療對個體醫院醫療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多醫院間信息和經驗的分享也非常重要,并且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醫患雙方需要更加多元化的交流方式。另外,腫瘤在國內呈高發態勢,在信息化的浪潮下,很多第三方機構和人員對腫瘤醫療信息的需求在未來將呈現爆發式的增長。我認為這些是腫瘤醫療對數據整合需求更加強烈的原因。

 

4.jpg

 

醫諾的腫瘤醫療數據閉環是如何打造的?

 

醫諾在這方面做了什么工作?十多年來,我們一直扎根在腫瘤這個垂直細分領域。第一件事是花了很多年時間在設備層面上,把各種腫瘤治療設備的數據接口打通,比如加速器、伽瑪刀、射波刀以及其他相關的設備等等,我們利用接口技術把數據打通,連接到我們的平臺之上。

 

第二步在臨床層面,在腫瘤臨床層面我們做了很多的臨床應用,有放療的記錄和驗證,放療的影像處理、靶區勾畫,計劃驗證以及病案管理等。我們是以放療切入,所以做了很多放療的科室管理,在這個基礎上實現了臨床層面數據的打通。做完了這一步之后,我們又和醫院本身的各類系統,比如HIS、EMR進行連接,這樣我們就可以把一個腫瘤患者從他進醫院到他出醫院各個流程環節中產生的醫療數據全部整合。

 

在這里我需要解釋一下,腫瘤治療有多種方式,主要有手術、化療與放療三大手段,我們為什么要集中在放療領域做文章呢?這是因為,醫院一般沒有專門的腫瘤科,病人得了腫瘤,醫院會根據腫瘤發病的部位把病人分流到不同科室,如肺癌病人會到呼吸內科,胃癌患者會到消化內科,腦癌患者會去神經內科,而各大科室的患者并不僅僅只有腫瘤患者,比如呼吸內科也會有肺炎,肺氣腫等其他病患,這就給腫瘤臨床數據的收集帶來了極大的不便。但唯有放療科,收治的基本都是腫瘤患者,而放療出于治療要求,也需要把病人在放療科外的其他治療診斷過程中的信息匯總,因此放療是腫瘤數據匯總最合適的切入點。

 

以這些數據沉淀為基礎,我們開發了針對醫生與患者應用的移動應用產品——腫瘤好醫生,以及服務于中心醫院與二級醫院的遠程技術協作平臺。我在下邊會逐步給大家進一步介紹。

5.jpg

 

首先,上圖是我們整合加速器的一個接口界面,可以直接將治療設備上的數據整合到我們的平臺之上,不僅可以讀取,也可以將數據實時回傳。

6.jpg

 

 

 

這個是我們整合放療計劃數據的界面,可以匯總,并直接追蹤計劃執行情況。

 

7.jpg

 

這個是基于臨床上的數據,我們放到平臺之上進行結構化的處理。

 

8.jpg


同時我們進一步與醫院層面的電子病歷、檢查檢驗報告、各類影像數據進行連接整合。

 

9.jpg

最終我們做到的是這一步。大家可以看一下在這個頁面上,腫瘤患者的一般情況、檢查記錄以及全部的手術記錄、化療記錄、放療記錄,以及藥物治療、其他治療、不良事件等等都匯總在我們的平臺上,最終實現了患者在院數據的全流程閉環。

 

10.jpg

 這是我們PC客戶端的集成界面,這是一個主任的工作站。在這個工作站上,基本上科室所有患者的流程狀態,以及每個人產生的所有病案以及和費用信息、單據信息、相關附件都集成在這個界面里。還包括所有的治療流程環節、質控、科研隨訪還有科室統計管理等都集成在這個統一的平臺上。

 

建立了這個基于臨床的數據平臺后,我們又開發了移動應用,我們的這款移動應用產品叫“腫瘤好醫生”,可以把這些數據有選擇的搬到移動端,首先我們開發的是醫生端的應用。上午有朋友講現在很多做移動醫療的都說自己有很多醫生,那么平臺和醫生是什么關系呢?實際上是一種弱關系,醫生只是以某種虛擬形式存在于平臺上,卻很少使用這些移動應用。所以只有弱關系是缺乏價值的,未來移動醫療的發展的方向一定離不開醫生,而且要與醫生建立強關系,怎么樣做到?只有一個方法,要和他的臨床應用真正緊密的結合在一起。

11.jpg

醫諾是如何建立與醫生的強關系呢?首先是基于腫瘤臨床數據平臺,開發各類基于臨床的各類功能應用,如病案管理、流程管理、任務分配甚至更深一步到靶區勾畫,計劃驗證等,讓醫生真正用到我們的系統,然后再把這些數據與功能結合醫生需求覆蓋到移動端,讓醫生在手機端可以更方便的工作,比如患者管理,他可以看到他自己所有的病人,可以看到所有科研組的病人,包含各類他需要的臨床信息,全部都可以看到。

 

12.jpg

 (為保護用戶權益,信息已做脫敏處理)


另外醫生通過手機端可以看到當天工作任務,這和PC端系統是對接的。這個醫生在手機上都可以看到今天有什么工作,有多少的預約,有多少計劃設計等等,這些都和治療疾病相關的。通過這個系統還可以直接找到對應的患者,可以看到患者的治療管理信息以及醫囑信息,放化療副反應、檢查報告等等。

 

我們做了醫生端之后也開發了面向患者端的應用,患者端的移動應用也是基于臨床的數據,患者在入院的時候可以自動和我們的系統綁定。綁定之后,患者可以隨時了解自己的治療狀態與治療安排,他知道在治療狀態下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應該如何配合治療等。

 

13.jpg


比如患者可以清楚地知道在整個治療過程中自己處于計劃階段,醫生會給我做什么、我要等多久,需要注意什么,他可以查到需要了解的東西。比如患者要了解有什么知情同意書,以及費用清單和檢驗報告,同樣可以在手機上查到。如果醫生也開了檢驗報告,在手機端他也可以查到。另外,在移動端同樣也可以查費用清單,每天產生了哪些醫療費用,這些費用是怎么產生的,而且他也可以通過平臺和他的醫生進行溝通,我認為這對患者來講非常有價值。

 

在這種情況下,患者在使用移動APP的時候就可以得到他真正想要的和治療相關的信息。我們在這個領域實現了和患者的緊密綁定,而且真正實現了深入臨床,只有真正地深入到臨床,才能真正的和患者產生密切的聯系。

14.jpg

 

當我們在移動沉淀了數據,同時與醫、患建立了緊密的聯系后,可以對應的引入很多第三方服務,和別人不同的是,我們不是隔靴搔癢提供這些服務,而是對應患者的治療階段以及在治療過程中患者的情況,比如放療副反應、化療副反應,比如患者處在治療階段的時候,有沒有放射性皮炎等相關臨床癥狀,針對這些情況我們會智能的推送相關緩解放射性皮炎的第三方服務。還比如患者需要靶向藥物治療,我們可以結合患者的治療數據與相關第三方基因測序進行服務鏈接,這樣就很容易結合醫療數據給患者提供一些高附加值的醫療服務,這也是數據背后價值的體現。

 

更重要的是,我們利用患者在治療期間通過這種方式注冊到腫瘤好醫生之后,在出院之后可以仍然可以在這個平臺上應用。為什么?因為他的數據沉淀在上面,醫生在上面。所以我們可以實現線上問診和線下診斷治療的無縫對接,我們可以有序地引導患者的院外醫療行為。另外,我們可以打造院外的腫瘤醫療服務平臺,優化市場需求和供給。

 

因為我們已經打通了患者在住院期間產生的醫療數據,利用移動平臺同樣可以把患者出院之后的醫療數據繼續沉淀在移動平臺上,這樣可以實現患者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數據整合,建立有效完整的腫瘤醫療病案庫和數據庫。相當于利用我們PC端的系統整合了患者在住院期間的數據,利用移動平臺整合患者出院之后的數據,這樣就形成了數據閉環。

 

最終我們的移動醫療邏輯是什么?我們依托醫院,在單體醫院腫瘤信息化建設布局的基礎上,將移動應用與院內的臨床醫療數據進行綁定,建立基于醫院的患者入口、醫生入口和醫患交互平臺。實際上我們可以看到,我們首先是基于醫院的信息化應用,醫院有患者資源、醫生資源以及醫療數據資源,通過在醫院的應用向移動端轉移覆蓋,實現從院內服務向院外服務拓展,從治療向康復延伸,完善了醫療數據,最終建立了由醫院和廣大第三方服務提供方以及相關科研、教育、管理、制藥、保險等共同參與的腫瘤醫療服務平臺。

 

服務于遠程醫療的腫瘤放療協作平臺

 

目前我們針對放療科室的腫瘤臨床應用信息系統已經在近300家醫院展開了具體應用,其中70%都是三甲醫院,包括北京解放軍總醫院,上海長海醫院,鄭大一附院、湖南省腫瘤、浙江省腫瘤等國內掌握最先進放療技術的醫院。但國內醫院的放療技術現狀總體上來說就是中心醫院與二級醫院之間發展水平嚴重不均衡,基本上能展開國際最先進放療技術的國內醫院不足百家,二級與基層醫院雖有近兩千家開展了放療,但絕大多數是不具備開展這些先進放療技術應用的,只能做姑息或開展簡單的放射治療,核心原因是放療專家與相關技術人才匱乏。設備原因可以通過投資改善,但放療專家與技術人才是無法短期內培養的。隨著放療技術的發展,目前放療已經成為腫瘤治療越來越核心的手段,在美國已有接近70%的腫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療,而中國受制于以上因素只有20%左右!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發現,其實腫瘤放療具有天然的遠程醫療屬性。因為放療雖然是靠加速器等治療設備發射線來治療病人,但其核心是醫生做計劃,這個計劃和機器可以人機分離,不像做手術,醫生必須在患者床邊才可以。在放療中,加速器治療病人的時候可以遠程接收執行這個計劃,所以具備遠程治療的天然屬性。利用這個屬性我們開發了腫瘤放療協作技術平臺,以單體醫院使用我們信息化系統為基礎,我們建設醫聯體,把很多三甲醫院、中心醫院和二級醫院進行搭配。讓二級醫院變成腫瘤放療的執行機構,核心部分比如做靶區勾畫、計劃設計與評估,由中心醫院完成,利用我們平臺進行數據采集、傳輸、臨床工具應用、質量控制與管理。

15.jpg

 

在當前互聯網醫療的大潮下,遠程醫療這個名詞很多人并不陌生,但我認為有必要在此澄清一下,遠程醫療分兩個不同的概念:遠程會診和遠程治療。針對放療來講,遠程會診和遠程治療有非常大的差距,差距在哪里?遠程會診雙方之間有一個視頻就可以進行,他只是給出一個診斷意見就可以。但是遠程治療不是這樣,遠程治療一定要有臨床數據的采集整合、設備的匹配、計劃參數的匹配修正、治療的監控與療效的反饋等工作。除了臨床數據要實時采集整合外,你的加速器、你的放療計劃設計的環境和你的二級醫院的參數匹配一定要完全一致,遠程放射治療最重要的不是治療,首先是質量控制。所以遠程放療協作平臺的核心是什么?首先是一定要保證中心醫院和二級醫院之間的系統匹配連接不能有絲毫差錯,只有實現質控保障才能保證遠程醫療不會出問題。這里牽涉到什么?最基本的就是加速器參數、計劃參數、各種醫療環境參數的匹配,這其中的數據有多少呢?這里面有20多個大類,每個大類中可能有幾十個參數,也就是說有接近上千個參數要保證實時動態匹配才能做遠程醫療。所以遠程治療與遠程會診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而我們要做到的就是遠程治療。讓中心醫院集中起來做核心的靶區勾畫、計劃設計與評估,讓二級醫院變成執行機構,這樣可以真正的釋放出二級醫院的放療能力。

16.jpg

中國每年有四百多萬的新發腫瘤患者,按照美國70%需要做放療的話那么應該有三百多萬人做放療,但是去年中國只有92萬人做了放療,如果通過遠程醫療的方式解決的話,我們就可以讓更多的二級醫院去服務這些患者。

 

這里我需要再穿插講一句題外話,最近國內有一些公司看到了遠程放療巨大的市場空間,對外宣稱也在布局遠程放療,但我要強調的是,遠程放療技術的核心是質量控制與過程管理,而這就需要放療各流程數據互聯互通,而互聯互通的核心就是放療核心設備加速器的數據連接,我們在放療信息化領域沉淀了12年,是目前唯一掌握這個技術的國內廠家。

 

建設規劃基于醫療大數據與

人工智能技術在腫瘤醫療中的應用

17.jpg

 

雖然依托放療協作技術平臺可以開展遠程放療,但中心醫院的專家與技術人才與精力畢竟是有限的,所以我們遠程平臺的發展方向是往云端智能方面進行發展。具體說來就是基于不斷積累的病案庫與各類數據資料,通過機器的深度學習,發展醫學智能,通過智慧醫療最終改善解決醫療專家資源不足的局面。

18.jpg

 

結合我們已經做的工作給大家展開描述一下,這是一個影像數據整合后CT和PET融合在一起的效果,利用我們的智能技術做自動勾畫靶區,做敏感器官的智能勾畫,并且形成三維重建,這個軟件可以大大地節省醫生勾畫的時間,讓醫生只做最關鍵的勾畫與確認。

 

19.jpg

20.jpg

同樣,我們做放療計劃的時候,當我們掌握了大量的沉淀放療數據之后,通過機器智能分析學習可以把這個計劃大部分交給機器做,醫生只做最后的評估,就算是評估,我們也可以依靠醫療數據做一些自動化的評估。比如當給病人做放療計劃的時候,需要對設計的計劃進行物理劑量和生物等效劑量做一個對比評估,看其中是否符合醫生專家的臨床要求,這個工作通過我們的努力已經實現了可以讓計算機自動化評估,讓放療計劃評估做得更加精準,也大大解放了醫生專家。

 

醫諾的發展路線

21.jpg

 

綜上說述,其實我們有一個清晰的發展路線。首先是接口技術,我們通過在放療設備的接口掌握了大量的在設備層面的數據,然后做了一系列的臨床應用,以及科室管理,并通過和醫院很多第三方醫療軟件進行銜接,我們形成了在單體醫院整個數據的整合。以此為基礎我們又開發了遠程協作技術平臺和移動應用,形成完整的產品體系與醫療數據鏈,再以腫瘤大數據與智慧醫療為方向,打造腫瘤醫療信息化生態布局。當然,我們知道要想完全實現這些很難,醫療領域的建設是必須要堅持與耐心的,我們已經在這個方向奮斗了12年,我們會繼續堅持!

 

當前互聯網醫療的困境

 

最后,我想說一下,結合當前互聯網醫療的困境,我們解決了什么問題。

 

22.jpg

當前移動醫療的困境是什么?我覺得是四個方面:一、數據壁壘;二、醫療服務;三、用戶屬性;四、商業模式。

 

所謂的數據壁壘。目前絕大部分移動醫療項目想做但是很難做到與臨床數據進行對接,主觀層面缺乏臨床沉淀,客觀層面是醫院不開放。醫諾是怎么解決的呢?我們在腫瘤臨床領域堅持做了12年,主觀層面具備了數據挖掘能力。客觀層面,我們擁有腫瘤臨床信息管理系統,醫院用我們系統的時候本身存在對數據打通的內在需求,所以我們解決了數據壁壘。

 

關于醫療服務。我們選擇的是垂直縱深,同時數據打通,所以我們的服務真正的可以觸及到醫療本身,以醫院的全流程診療服務為基礎擴展到患者的全生命周期的綜合服務。

 

關于用戶屬性與商業模式。互聯網醫療一個很大的困境在于,醫療行為肯定是低頻的,如果實現不了高附加值服務,提供的都是隔靴搔癢簡單服務的話,就很難支撐起完善的商業模式。誰都無法改變醫療行為是一個低頻行為,改變不了低頻,那么只能提供高附加值。靠什么提供高附加值?只能提供更加專業的服務,更加貼近醫療的服務,同時選擇合適的病種,比如腫瘤。它療程長、黏性大、消費意愿高,這樣才能支撐起一個商業模式。結合我們的情況來講,我們面對這幾個問題,醫諾通過服務縱深、數據打通、選擇腫瘤行業,同時選擇與第三方的合作,通過移動應用與遠程協作平臺,我們構建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商業體系。

23.jpg

當前我們的腫瘤臨床信息系統仍不斷在拓展醫院用戶,目前已覆蓋了近300家醫院,我們最終想要做的事情是,以這些醫院作為基礎,同時實現整個腫瘤領域從一開始診斷到最后的治療、康復,在整個全流程中我們和很多第三方服務或相關科研教學、預防、管理以及制藥、保險等機構進行合作,通過實現數據閉環與積累可以給他們提供一些縱深的支撐,可以給患者在預防、治療、康復等方面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務,共同構建這樣的腫瘤生態。我知道大家都在做各種生態,我們只做腫瘤,只在這個領域做細分。非常榮幸的是,我們在搭建這個數據平臺的時候也獲得了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獲得了來自于他們的專項資金扶持。

 

總結一下,互聯網醫療本質是醫療,在互聯網醫療中,腫瘤醫療是一個非常大的緯度,它是對數據重度依賴的行業,在未來肯定有巨大潛力。但當前互聯網醫療主要的困境是由于醫療是低頻需求,誰都改變不了。因此想在互聯網醫療有所成就,一定要對應做較高附加值的醫療服務才能支撐盈利。因此,依托腫瘤臨床數據提高用戶黏性與開拓高附加值的臨床服務,我認為是未來腫瘤移動醫療值得探索的方向。 

24.jpg

謝謝各位!                                                                                                                                                                                     

 

返回新聞列表
分享到:
商務&技術支持熱線
0755-83185778
周一至周五 9:00-18:00